
一、 个人简介
单立山,男,1975年2月生,中共党员,湖南衡东人,教授,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五届理事、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委员。1999年毕业于西北2022世界杯买球入口水土保持系沙漠治理专业获学士学位;2007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获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获博士学位;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院寒区旱区中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完成博士后工作,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美国德州理工大学生物系进行访学。
二、 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
1、招生对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博、硕士研究生、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
2、研究方向:荒漠植物植物功能性状及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三、代表性业绩成果
(一)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旱胁迫下红砂和珍珠幼苗的碳水动态及死亡机理研究(编号:32160253)(2022-2025年),主持,在研。
2.“丝绸之路”草原生态修复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子课题(KY202002011)(2020-2022年),主持,在研。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荒漠环境梯度下红砂-珍珠混生群落种间根系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编号:31560135)(2016-2019年),主持,结题。
4.甘肃农业大学学科建设专项基金:季节性降水量增加下UV-B辐射对干旱荒漠区灌丛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及其生物机制(编号:GSAU-XKJS-2018-104)(2018-2021年),主持,在研。
5.甘肃农业大学青年导师基金项目:荒漠环境梯度下红砂-珍珠混生光合特征研究(编号:GAU-QNDS- 201605)(2017-2019年),主持,结题。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红砂幼苗发生和根系生长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编号:41361100)(2014-2017年),主持,结题。
7.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西走廊抗旱灌木种类筛选及造林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1604FKCA088)(2016-2018年),主持,结题。
8.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红砂-珍珠种间结合的根系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编号:2015A-067)(2015-2017年),主持,结题。
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5批面上项目:幼苗定居过程中降水对白刺根系生长特性调节的研究(编号:2014M552514)(2014-2016年),主持,结题。
10.甘肃省科技支撑项目:雨养条件下红砂植被恢复技术研究(编号:1204NKCA084)(2012-2014年),主持,结题。
(二)获奖情况
1.2020年《秦巴山区甘肃片区核桃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5-12。
2.2019年《雨养条件下红砂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8。
3.2015年《西北干旱区超旱生灌木红砂、沙拐枣优良种质规模化快繁技术试验示范》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排名第2-7。
4.2015年《依托国家特色专业构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甘肃省教学成果厅级奖,排名第2-7。
5.2013年《甘肃抗旱乡土树种种质利用技术开发》获甘肃省科学技术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6-9。
6.2012年《甘肃干旱区绿洲综合生态系统耦合技术研究》获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9-9。
7.2011年《甘肃典型旱生灌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获甘肃省科学技术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9-9。
8.2010年《水土保持与甘肃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获甘肃省水利厅科学技术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6-11。
(三)论文及专著
1. 单立山、李毅主编《红砂抗逆生态学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2. Xie Tingting , Shan Lishan*. Water stress and appropriate N management achieves profitable yields and less N loss on sandy soils. Arid Land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2021(1):1-18.
3.Xie Tingting , Shan Lishan*, Su Peixi . Drought conditions alter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release of litter types in an agroforestry system of China.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20, 10(15): 8018-8029.
4. Shan Lishan*, Zhao Wenzhi, Li Yi, et al. Precipitation amount and frequency affect seedling emergence and growth of Reaumuria soongarica in northwestern China.Journal of Arid Land, 2018, 10(4):574-587.
5. Shan Lishan*, Yu Xiong, Sun Lingxiao, et al. Seasonal differences in climatic controls of vegetation growth in the Beijing-Tianjin Sand Source Region of China.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8, 10(6):850-863.
6.Lishan Shan, Caihong Yang, Yi Li, et al. Effects of drought stress on root physiological traits and root biomass alloca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5,35 155–159.
7.LiShan Shan, Yi Li, DongMei Geng, et al.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to arid environments. 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4, 32(2):150-158
8.SHAN LiShan, LI Yi, ZHAO RuiFeng, et al. Effects of deficit irrigation on daily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runk sap flow and its growth in Calligonum arborescens.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3, 5(2):233?243.
9.SHAN LiShan, Zhang XiMing,HUA YongHui, et al. Response of root distribution of Haloxylon ammodendron to irrigation amounts in the hinterlands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 China. Frontiers of Forestry in China, 2009, 4(1):60-67.
10.SHAN LiShan, Zhang XiMing, Wang YuKe, et al. Influence of moisture on the growth and biomass allocation in Haloxylon ammodendron and Tamarix ramosissima seedlings in the shelterbelt along the Tarim Desert Highway, Xinjiang,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8,53(SupplⅡ)93-101.
四、联系方式
邮箱:shanls@gsau.edu.cn